第五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評審委員會於2019年9月27日舉行評審會議,經仔細考慮候選人的資歷、中醫藥科學研究成就和對促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所作的貢獻,以不記名投票方式選出王一濤教授和嚴世芸教授為本屆得獎人,不分等級或名次。
![]() |
王一濤教授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院長暨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 |
嚴世芸教授 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及前任校長
|
得獎人按英文姓氏排列
日期/時間: |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下午二時至五時 (網上平台) |
講座題目: | 王一濤教授 中藥品質系統研究的探索 嚴世芸教授 「和」的追求--傳統哲學視域下的中醫學理 |
註冊中醫師進修學分: | 2 |
演講語言: | 普通話 |
網上報名 (免費): | 請按此處 |
「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發予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化或在中醫藥研究領域取得具突破性及獲國際認可的成就的科學家和學者,名額為一至兩位學者。獎項僅頒發予對中醫藥範疇有傑出貢獻的個別人士,不授予課題研究組或團隊。若爲研究組或團隊的貢獻,提名人應推薦主要的貢獻者參與遴選。得獎人如在遴選結果公布後去世,有關獎項仍可頒發並作爲得獎人之遺産。
被提名人必須具備下列的其中一項或多項條件:
「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設有獎金,本屆獎金爲港幣五十萬元。如本屆有兩位得獎人,獎金將平均分配。每位得獎人另獲頒發獎座一個及證書一張。
提名「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的規則:
由大學或其他機構提名
由學者提名
其他規則
「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由專責評審委員會負責遴選及評審工作。委員會由香港浸會大學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學者及科學家組成。評審委員會由一位主席領導及最少四位成員組成,其中主席及最少三位委員必須爲香港浸會大學以外的人士。主席及委員由香港浸會大學委任,任期一般爲兩年(一屆)。
評審委員會下設獎項秘書處,負責獎項的運作和推廣工作。獎項秘書處由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委派人員擔任及支援。評審委員會必須召開評審會議,從獎項秘書處收到的合資格提名當中,按被提名人在中醫藥界別的貢獻、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的成效、在國際的影響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評選,甄選該年度的得獎人。
評審委員會必須按獨立、公平、公正及絕對保密的原則行事。評審委員會有權諮詢委員會以外的專家意見。
得獎人及其得獎原因將詳列於獎項的專設網頁及接受公衆審議。如有人士具名對遴選結果提出書面反對及理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管理委員會將作出仲裁,再經評審委員會確認最後獲獎人名單,獲半數以上評審委員贊成者作通過論。
獎項規則 |
「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秘書處
香港九龍塘浸會大學道七號
賽馬會中醫藥學院大樓四樓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電話: (852) 3411-2077 / (852) 3411-2900
傳真: (852) 3411-2902
電郵: scm@hkbu.edu.hk
網頁: http://scm.hkbu.edu.hk/cm-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