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突破:李敏教授团队开发创新的钩藤化合物传送方式治疗阿兹海默症

2023年12月12日

学院副院长(教与学)李敏教授及教学科研部研究助理教授Ashok Iyaswamy博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药物传送方式,用作治疗阿兹海默症。研究结果已刊登于国际学术期刊《Nature-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阿兹海默症是最常见的一种认知障碍症,患者的脑细胞会退化并死亡,其特征是大脑积聚淀粉样蛋白和磷酸 tau 蛋白,导致大脑认知功能下降。香港有10多万长者患有认知障碍症,预计到了2039年将飙升至超过33万人。

目前阿兹海默症并无根治的方法。浸大过往研究发现,钩藤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柯诺辛碱-B,能有效治疗阿兹海默症。 然而,保护大脑免受血液中潜在有害物质影响的血脑屏障,会影响大脑吸收柯诺辛碱-B。

为解决这个问题,李敏教授与Ashok Iyaswamy博士联同本地、内地和海外科学家组成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外泌体将柯诺辛碱-B传递至大脑的新方法。

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出来的细胞外囊泡,可以成为输送药物的载体。

柯诺辛碱-B具有促进自噬活动的特性,而自噬机制在维持神经元健康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团队将柯诺辛碱-B载入经改造的外泌体中,再注射至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小鼠体内,以评估其作为阿兹海默症药物的潜力。结果显示,载有柯诺辛碱-B的改造外泌体,可提升小鼠的自噬活动,并穿过血脑屏障,将柯诺辛碱-B传递至大脑,从而令累积的淀粉样蛋白减少三成。研究人员又针对阿兹海默症小鼠进行各种行为测试,结果发现注射载有柯诺辛碱-B的改造外泌体,可恢复25%认知和活动能力。

李敏教授表示:「外泌体很有潜力成为一种向大脑输送药物,用以治疗阿兹海默症的新方法。虽然还需要进行更多探索,但这项研究为未来发展出治疗阿兹海默症的药物带来希望,期望最终可以造福长者、神经退化的高风险人士,以及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患者。」

如欲了解是项研究的详情,请按此浏览新闻稿。

20231206_alzheimers 20231206_alzheimers

浸大中医药学院副院长(教与学)李敏教授(左)、研究助理教授Ashok Iyaswamy博士(右)开发创新的钩藤化合物传送方式,以治疗阿兹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