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學院喜獲「龍的文化慈善基金」捐贈漆器文物舉辦展覽

2024年7月3日

 

捐贈儀式

中醫藥學院最近再次喜獲「龍的文化慈善基金」捐贈一批珍貴的文物,現於學院的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作永久珍藏。中醫藥博物館更特別以「漆與中醫藥」為主題,展出其中四套文物,冀向社會各界和國際人士展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和智慧,以及推廣中醫藥普及知識。

為感謝「龍的文化慈善基金」對浸大的慷慨支持,中醫藥學院今日(7月3日)舉行捐贈儀式,由「龍的文化慈善基金」創辦人蔡宏炯先生和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暨中醫藥學院署理院長呂愛平教授聯合主禮。

呂愛平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中醫藥學院一直致力於培育新一代中醫藥專才和科研人員,從事影響深遠且革新的轉化研究,提供達國際水準的醫療服務,保障市民健康,同時推動中醫藥的長足發展。學院的中醫藥博物館對推動中醫藥在香港的發展尤其重要,擔當著學院與社會的橋樑,讓市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認識中醫藥,對中醫藥知識普及化作出重要貢獻。

龍的文化慈善基金的創辦人蔡宏炯先生表示,他收藏文物的使命是為文物尋找好的歸宿。「漆」的歷史源遠流長,和中醫藥的關係密切,對於這次捐贈的脫胎漆器來說,浸大中醫藥博物館無疑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歸處。

 

「漆與中醫藥」展覽(展覽單張

是次捐贈的文物中有四件/套漆器,來自清代中期至十九世紀,展示了漆與中醫藥的密切關係,其中包括一對清代中期福州脫胎漆天神像、十九世紀來自日本的雕漆木盒和脫胎漆茶杯托,以及十九世紀北京雕漆木盒。天然生漆不僅可塗飾於各種器物的表面而製成工藝品,經過加工乾燥而成的乾漆可以藥用,有破瘀通經,消積殺蟲的功效,中醫藥古籍如《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均有收錄。這批文物對於中醫藥發展及歷史文化研究提供寶貴參考,展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

 

浸大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

自2007年成立以來,浸大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 (https://cmmuseum.hkbu.edu.hk) 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一直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至今已接待了逾15萬人次到訪參觀。博物館館藏200餘件珍貴展品和6,000多種中藥材標本,其中包括一座「明代正統仿宋針灸銅人」。這次獲得「龍的文化慈善基金」慷慨捐贈的珍貴文物,進一步豐富了博物館館藏。

 

20240703_1_DSC_00342 20240703_1_DSC_00342

呂愛平教授贈送紀念品予蔡宏炯先生。

20240703_2_DSC_00354 20240703_2_DSC_00354

(右起)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教與學)張宏杰教授、常務副院長李敏教授、副校長(研究及拓展)暨中醫藥學院署理院長呂愛平教授、蔡宏炯先生與夫人、中醫藥博物館委員會榮譽顧問趙中振教授

20240703_3_DSC_00481 20240703_3_DSC_00481

趙中振教授向參加者介紹漆器與中醫藥文化的密切關係。

20240703_4_清中期福建脱胎漆天神 20240703_4_清中期福建脱胎漆天神

福州脫胎漆天神像,清代中期(公元1736 – 1839)

20240703_5_十九世紀日本雕漆木盒_正面 20240703_5_十九世紀日本雕漆木盒_正面

十九世紀日本雕漆木盒,十九世紀(公元1801-1900)

20240703_6_十九世纪日本脱胎漆茶杯托 20240703_6_十九世纪日本脱胎漆茶杯托

十九世紀日本脫胎漆茶杯托,十九世紀(公元1801-1900)

20240703_7_十九世紀北京雕漆盒 20240703_7_十九世紀北京雕漆盒

十九世紀北京雕漆木盒,十九世紀(公元180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