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院年底啟用 續聘中醫藥人手 進修碩士深化知識臨牀經驗 就業晉升增實力(明報Jump)

2025年9月19日

今年是本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一年!剛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會加大力度推動中醫藥發展,除了包括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將於今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外,還有《中醫藥發展藍圖》亦於年底前公布,以及推進中西醫協作服務發展等。意味着計劃入行者、業界人士的工作及發圍機會增加!面對中醫藥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有學者寄語業界人士務必深化專業知識和擴闊臨牀技能,才能乘着機遇展現自身優勢,在專業路上走得更遠!愈來愈多中醫藥從業員透過持續進修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裝備,有助提升就業競爭力。其中浸大開辦的「中醫學碩士學位課程」設有三大專業方向,予不同志趣的學生選擇作深入鑽研。

文:麥懷欣 

本港首間中醫醫院快將啟用,標誌着中醫藥發展踏上重要里程。它既提供醫療服務(住院、日間、門診和社區服務),設六大中醫分科服務(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及針灸科),結合「純中醫」、「中醫為主」及「中西醫協作」的服務模式,亦擔任教學培訓及科研等重要角色。要維持醫院24小時全天候運作,需靠大量的前線及後勤的專業及支援人員的通力合作,具中醫藥背景的人才更是不可或缺。香港中醫醫院行政總監卞兆祥教授早前於「香港中醫醫院與3間本地大學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活動中指出,醫院人手招聘程序基本完成,共有1000名醫護人員登記參與人才庫,當中七成為中醫。

中醫醫院續聘人手 人才庫七成中醫

中醫醫院的醫療服務由跨專業醫療團隊協作提供,根據醫院官方網站,單是中醫醫療部目前便招聘中醫師(主治/一級/顧問/高級)、高級中藥技術員/配藥員或中藥技術員/一級配藥員,以及中藥房運作助理(二級/三級)。為配合於不同階段投入服務,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中醫藥學院持續及專業教育部主任及首席講師柯蘭博士預計,中醫醫院仍需持續增聘人手,利好中醫藥畢業生的就業前景。

從業員持續進修成趨勢 中醫學碩士設三大專業方向

要促進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提升人才質量是重要的一環,目前浸大、港大和中大也有開辦中醫藥的相關碩士課程。柯博士稱,中醫藥從業員持續進修已是大勢所趨,其中浸大的「中醫學碩士學位課程」早於2004年首辦至今,已培育了1600名畢業生;學生的入讀原因大多是為了工作晉升鋪路,又或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應用於工作上。

上述課程通過強化中醫思維、解析經典著作、分析討論病證、深入臨證研習等過程,配合小組討論、辯論、角色扮演等多元化上課模式,以提高學生的中醫臨牀診療及中醫藥研究能力。

她續稱,課程主要由共通科目、專業方向等的相關科目組成。學生可按個人興趣及事業目標,從3個專業方向:「中醫內科研究與應用」、「針灸研究與應用」及「骨傷與推拿研究與應用」選擇其一作深入學習。此外,學生需完成專題論文,又或以修讀2個科目來代替。

科技整合專業 加強AI、數據處理元素

近年本港中醫藥行業急速發展,柯博士特別提到,在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技術的賦能下,推動傳統中醫藥現代化,如新興的中醫遙距診症服務,還有在中醫藥科研及標準化工作進展愈見顯著。

為配合政府積極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以及全球愈漸重視護理康復領域的發展,課程內容與時並進,除加強數據處理、AI元素外,也着重強化學生的中西醫協作概念,以及認識多學科醫療、健康管理發展新方向等方面。

4星期實踐研習 應用所學擴闊視野

課程理論與實務並重,柯博士說,學生需到浸大中醫藥學院附屬中醫藥診所及/內地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參與4星期的「實踐研習」,以累積寶貴的實戰經驗和擴闊視野。

部分相關課程

盧英杰:趁年輕攻讀碩士累積臨牀經驗 冀治病救人

成為中醫師歷程

  • 2018年在廣州暨南大學完成中醫學本科課程後,升讀浸大的「中醫學碩士學位課程」;2019年取得中醫學碩士學位(中醫內科研究與應用),並在同年考獲香港註冊中醫師資格。
  • 曾任職廣華醫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牀研究服務中心的初級中醫師兩年;及後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公立醫療機構招聘港澳中醫師試點」項目,獲深圳市中醫院聘用為脾胃病科中醫師;2024年11月至今,在北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擔任主診中醫師。

自小體弱多病的盧英杰,藉中醫治療得以健康成長,加上對中國傳統文化深感興趣,遂萌生修讀中醫學的念頭。在暨南大學修畢本科專業後回港,在等待參加中醫執業資格試時的空窗期,他選擇以全日制模式入讀了浸大「中醫學碩士學位課程」。「中醫是一門活到老學到老的專業,累積臨牀經驗及不斷學習同樣重要。」

他選修「中醫內科研究與應用」專業方向,「這是最傳統、最多人選擇的專業方向,其理論和實踐更切合香港市場的環境。」眾多科目中,他認為「中醫藥科研方法與實踐」最具挑戰性,因中醫藥知識以外,還需配合統計學知識、科研思維來實踐。他還透過到浸大中醫藥學院附屬中醫藥診所及廈門市中醫院參與實踐研習,增強了對行業運作的了解。

對盧英杰而言,修畢碩士課程不僅提升了其個人學歷,更重要是擴闊及深化了專業知識和醫師心態,決心秉承大醫精誠的精神行醫。

大灣區中醫院實戰收穫豐開眼界

已投身中醫界近6年的盧英杰,累積了中港兩地的工作經驗,包括在深圳市中醫院任職了脾胃病科中醫師接近3年,最大得着是可同時在門診部及住院部學習和工作,更有機會接觸緊急個案,大大提升其應變能力及專業水平。「內地中西醫結合的服務形式相對香港更為普及,而且在中醫院工作,還要服務住院部病人及需不時參與夜更工作,實屬難忘體會。」

他分享,曾於疫情期間被調往深切治療部作支援,令他眼界大開,「沒想過能夠經歷為病情嚴重病人搶救的情况;亦有醫生為心臟驟停的病人施行了30分鐘胸外按壓,終見回復心跳,足見跨專業醫療團隊繼而就後續的治療方案互相協作的重要性。」

現時擔任主診中醫師的他,負責提供診症、開藥、針灸服務,以及帶教跟診的初級中醫師。「診所較多是處理內科個案,當中不乏複雜個案,還有為痛症、中風後遺症病人提供針灸服務等。」他期望累積更豐富的臨牀經驗,持續提升斷症精準度,正朝着成為才德兼備的中醫師目標進發。

閱讀原文

20250919_mingpaoJUMP_full 20250919_mingpaoJUMP_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