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李時珍誕辰500周年,趙中振教授主持了《中振說本草》系列講座。趙教授以《本草綱目》為起點,通過生動的語言、活潑的畫面:講醫藥、論文化、說歷史、詠山河、談民俗。

讓我們與趙教授一同踏上《本草綱目》之旅,共同感受中醫藥寶庫的博大精深,領悟中醫藥在維護人類健康中的智慧,活用這部日常生活的實用寶典。

第一集:時珍像之謎
我們要感謝蔣兆和先生,正是他,創繪了形神兼備的李時珍肖像。我們同時要感謝莫斯科大學主樓的設計者,把李時珍像與世界的幾十位科學家比肩而列,喚起了世人對李時珍的關注與敬仰,推動了李時珍學習與研究的熱潮。李時珍的事業是偉大的,他以超人的毅力,幾十年幹了一件常人幹不了的大事,完成了190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數行墨定千秋跡,萬卷書成一寸心”。李時珍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世的醫藥工作者。
第二集:時珍與綱目
《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醫藥學文獻學的集大成者,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她不但有很多重大的發現與發明,同時還留下了眾多不解之謎,有待後人去發掘探索。這正是《本草綱目》的魅力所在。李時珍是一個符號,是中國古代醫藥學家的傑出代表。
第三集:何為本草
中醫藥學之所以綿延千年,其發展的最大特點就在於繼承。在繼承古代先人的經驗基礎之上,同時不斷地創新,李時珍《本草綱目》就是這樣的一個典範。浩如煙海的中醫藥古籍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潛在的、豐厚的文化資源。本草著作是文物,但這些文物不僅僅是放在博物館供觀賞的,而更主要是可用之物,是實用的寶典。
第四集:何為中藥
我們祖先以神農嘗百草精神,在臨床實踐中用生命換來無數的寶貴經驗。今天的中藥研究方法與手段,不再停留在以口品嘗的方式上,而是將古代文獻研究、現代實驗研究與規範化的臨床實驗相結合,齊頭並進。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如“青蒿素”一樣的新的發現與創造。中藥好,好在臨床療效;中藥妙,妙在臨床的複方應用,構成了一曲曲美妙的交響樂章。
第五集:複方玄奧
中藥的複方應用是一門藝術,是中醫藥王國的寶中之寶。其靈活應用的妙處就在於相容諸藥﹑和諧互補,更在於它的因人制宜、變化無窮。方劑深奧,但並不神秘。古往今來,中國名醫如群星燦爛,中醫臨床名方驗方數不勝數,一段段起死回生的動人故事廣為流傳。如今中藥的使用不再是一家一戶、一村一寨,中藥正在走出國門。中藥的製作也不再限於丸散膏丹。
第六集:中藥成藥
談到中成藥,中成藥療效好、服用方便、容易攜帶。不但中醫用、西醫也在用。千家萬戶的百寶小藥箱中均可找到中成藥,中成藥也將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一個載體。傳統的技藝要保留,現代的技術要吸收。中藥的小作坊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中藥 GMP 推動了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藥材好、藥才好”。要保障中醫臨床療效好,必須把好中藥品質關。
第七集:中藥鑒定
澄清中藥品種混亂﹐是李時珍編著《本草綱目》的初衷。中藥鑒定是綿延千年尚未解決好的歷史難題,是中藥標準化與國際化的第一步,也是中藥研究的重點課題。隨著中藥鑒定手段的更新與進步, “丸散膏丹,神仙難辨”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
第八集:名貴藥鑒別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道出了中華民族祖先尋找中藥的最初途徑。一個“嘗”字﹐生動地描述了經驗鑒別在中藥材鑒定中的重要作用。經驗鑒別凝聚了千百年來中醫藥界前輩的寶貴經驗。《難經》雲:“望而知之謂之神”。無論過去、現在與將來,中國內地還是海外,經驗鑒別都是能有效解決中藥鑒定問題的基本方法。
第九集:分類命名
分類學是所有與生物研究相關的學科的基礎。古往今來﹐植物的分類系統一直是人們感興趣﹐也是一直困擾人類的大課題。《本草綱目》在中藥的分類難題上跨越了一大步,是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這座光輝的里程碑將中國的本草學劃分為了前、後李時珍時代。人類在探尋自然分類系統的腳步還在繼續。
第十集: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是名優藥材的代名詞,是中藥中的精品。千百年來,在臨床的應用實踐中、在栽培技術中選育中、在炮製加工的摸索中、在中醫藥文化的浸潤中,形成了道地藥材。換言之,道地藥材是用出來的。中醫與中藥唇齒相依,沒有中醫的臨床應用,就沒有道地藥材。反之,沒有道地藥材,中醫的神奇也無法的以彰顯。道地藥材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追求。
第十一集:中藥栽培
中藥發現的歷史,便是一部人類探索大自然的歷史。這其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慘痛的教訓。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不但要讓我們這一代人有藥可以吃,也要保障我們的子孫後代有藥可用。為保障中藥資源的永續利用,必須大力發展藥用植物的栽培與藥用動物的馴化養殖,改變靠天吃藥的局面。這項工作做好了,中藥資源就會越用越多。
第十二集:民間草藥
以中醫理論指導其臨床應用的藥物,稱為中藥。凡缺少完整的理論體系,使用上有一定的區域性和局限性,多以民間口傳身授方式應用的藥物稱為草藥。民間有句話:“識的是藥,不識的是草”,亦可謂:“君若識草草為寶”。發現與探尋中草藥,並將其開發成中藥與新藥的歷程是漫長的。沙裡淘金是艱苦的,但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收穫。藥食同源,以往的《救荒本草》,如今成了受人喜愛的山珍。
第十三集:中醫食療
食療,孕育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是中華民族防病、治病、康復、養生的一大特色。日日煲、天天飲的湯水與涼茶,蘊含著中醫補與瀉的基本治療大法,而補虛扶正,瀉實祛邪的飲食養生之理也盡在其中。“藥食同源”,“不治已病治未病”,人們在享用美味佳餚之時,又可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食療方,持之以恆,必見成效。“不苦口的良藥”才是人們真正期盼的。
第十四集:融匯民俗
中醫藥與中國的民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二者水乳交融。中醫藥的健康理念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體現於我們的言談話語、衣食住行。春夏秋冬,天南海北,從日常生活到精神信仰,中華民俗中浸潤著中醫藥的智慧,中醫藥的健康習俗護佑著海內外億萬華夏子孫。
第十五集:中藥炮製
中藥炮製是根據中醫藥理論,根據用藥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臨床調劑的不同要求,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獨特的製藥技術,是國粹精華。中藥炮製方法多種多樣,主要目的在於減毒與增效。“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製雖繁必不敢減人工”。有了好的炮製,才能更好保障中醫臨床安全有效用藥。
第十六集:用藥安全
安全用藥是古今中外都很重視的問題,作為藥物的三大要素:安全、有效、可控,安全是第一位的。中藥的偏性與毒性是客觀存在的。中藥大多數來自于天然,品質容易受到品種、藥用部位、產地、採收季節、炮製方法、貯藏條件、用量的影響。配伍禁忌不容忽視、把握好劑量至為重要。與此同時,對於中西藥物相互作用的新課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瞭解中醫理論是使用好中藥的前提。制定中藥標準,推動中藥的標準化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臨床安全用藥的根本保障。
第十七集:香料之路
中藥是一種商品,醫人活命的同時,也創造著巨大的利潤。中藥這一特殊的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貿易自古以來是與世界經濟聯繫在一起的。回顧歷史,一些看似平凡的草草木木,被無數的商賈車載船運、東來西往,異域香料的探尋也迎來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藥材香料牽動了經濟,改變了環境,融入了文化,也影響著人類的命運。中醫藥綿延幾千年,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
第十八集:外來草藥
自古中藥有外來。西紅花就是李時珍首次收入《本草綱目》的西方植物藥。中草藥與西草藥有著共同的化學物質基礎﹑相似的作用機理﹑共同的醫療保健使命,也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因而也更容易相互借鑒與溝通。超越時空的東西文化交流與融合,必將對中西草藥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中醫要以中藥為載體走向世界。中藥正在步入國際市場,西方人在應用中藥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體會中藥的效果與魅力,從而逐漸接受中醫藥。
第十九集:域外岐黃
天外有天,過去30年在海外遊學,我切身感到,國外不僅僅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值得我們學習,也有很多的自然資源與民間藥用傳統迫切需要我們學習瞭解、參考借鑒。世界上的藥用植物我們佔了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在哪裡?都有哪些功效?我們應當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將世界傳統醫藥的寶貴經驗與資源相容並蓄。這樣做將有利於豐富中醫藥的寶庫,對於中醫藥理論、實踐、臨床的大發展也將有所促進,中醫藥學將迎來大發展的時代。
第二十集:本草之歌
本草之歌 —— 魯軍 趙中振

(1)
萬年辟蒿萊,民苦疾患多
神農親身嘗百草,足跡遍崇阿
性分寒熱溫涼,味別酸苦甘辛
滋養烝黎、祛病解厄——成我中華泱泱國
(2)
後世五千載,歲歲不蹉跎
杏林英才迭代起,著書廣立說
徑訪軒轅之堂,平登岐伯之座
品類詳晰、功用精核——臨床一劑起沉疴
(3)
瀕湖綱目出,豁然開寥闊
志隨先聖除民瘼,盡此一生搏
貞骨傲雪淩霜,慧心高邁超卓
福佑億兆、暉麗萬有——功在千秋當一歌